36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呼吁周六参加市政府官员选举

回复 24# 的帖子

谢谢Mary-11的信任。
% L1 _$ P) Q7 n8 t7 c. S
6 E9 x. Y/ L2 ^6 t我就是觉得Frank特别平易近人,为人民服务。
9 `$ a9 v5 ^$ \. D8 X5 N8 {9 {/ i
" X. ~* B4 p# _; e2 \9 ?% F5 j至于这些持各种提案的其它候选人,就第16条,我发表点个人意见。
* T) ]3 V* Q. v, Q我现在在camosun 商学院full-time教书,主要叫商科统计和经济学。一个特别大的感受,也是很多同事共同的感受就是学生普遍的数学基础弱。一问,都说在学校很少给F成绩,所以没压力,能少学就少学。
# E, m' v' b, n% [+ f0 P" U
  C1 H* a+ Q" ], Q/ Y7 {( s现代科技发达了,人的基本技能其实反而降低了。连10-2=8都要用计算器已经不是笑话了。如果我们为了怕给孩子挫折感,而不要F的成绩,这是不是会起到反作用?不能经历挫折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大家不是都是从挫折中成长起来的吗?
$ p# d4 \' @8 y" u3 t  _9 D4 L5 u$ u% h. v+ z1 ?9 z/ ?" c
我不赞成中国那种高压力的教育体制,但是如果sugar coat太多的话,那和跟孩子撒谎有什么区别?你明明就是沒过,你明明就是可以继续努力,可是我们没有F成绩。。。
5 u5 `+ T! k1 m& x0 r
0 O5 @: m* U% u1 q) T. |7 x大家觉得呢?就是点小感受,轻点拍

TOP

使劲拍使劲拍:)

俺支持不要F 成绩,所以要拍 / ]$ g: ]# T! S4 g& k
几个原因。
0 J+ Y: U1 D% o1. 孩子还小的时候,如果给个F的成绩,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贴了标签的孩子是很难有信心的。比如孩子考试总不及格,被定义为学习困难。从学校的角度,他们当然希望,这样孩子可以给他们带来FUNDING, 没准还有个单独的老师,这样班里的老师就不用太累的去管这个孩子。但是从家长的角度,我认为贴了标签的孩子会有很大的心理问题。
* Z6 H7 ?. t; A8 X  T& x2.孩子发展有快慢。尤其小时候,年龄差一岁在同一个班了。发展是很不同的。还有男女生的差异。4 M. ~3 q) o6 t3 n; z
3. 怎么定义F? 49分不及格,50分及格?* }2 z5 m3 O* x* \5 h% W+ P
4. 当然了,挫折教育很重要,但是也要看什么时候。俺还没想好:)
) v( G  W( W+ X8 u' D. l5. 数学俺也怕怕的。同情同怕数学的:); Z4 o, [; W" p+ `
6. 定义不及格有什么措施?留级?补习?没有措施,只是给孩子个不及格的成绩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嘛

TOP

谢谢信息提供!明天咱可就各抒己见啦

TOP

回复 27# 的帖子

见笑了,嘻嘻,* p) f( z* V3 e$ b1 Q& T
京妞不才,是UVic的Economics 的 mater毕业,主修经济计量学。这是主业。靠这个吃饭呢。
% o# Q" O1 X8 I  k舞蹈是副业。见笑,见笑。舞院虽然数学不是主课,但是也不至于5%,略高略高。哈哈哈。
( J  m" C5 j( [! B3 U$ D3 Z  A$ g
' ~1 a1 j& \& O) C. h6 S8 RMary-11我有点同意你的观点了, you convince me。0 @% [: T# a+ l! X
确实,这边学生稍微有些困难,好像就上纲上线到learning difficulty和learning disability。但是,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政府没钱funding很多的projects,尤其是老师的培训,所以就造成了学生学不会,学不好,就归类到残疾,差生。这样可以把问题踢回给政府。 仅仅不给F成绩还是只能治标不治本。你说呢?

TOP

同笑,同笑。  X! ^) `/ Y+ P

3 f3 }' a2 L, R% E4 C6 d# y俺数学在中国读书绝对不算好的,结果到UVic上学不小心成了好学生了。
7 D4 R4 L: S7 Y6 B/ u, d# a7 s8 \) ?! e* y0 }. ~8 d
所以,对我们下一代在这边的教育我也很忧心
4 S5 w5 m: P2 _8 g2 \9 }0 f' V8 H/ s% |* e5 _
我忘了我的host了。今天太晚了,明天告诉你行吗?好像是hostgator。

TOP

明天市选投票,你准备好了吗?

《维多利亚新闻网》(http://www.VicNewsCN.com/) 报道:; j! ~+ N0 t9 u! v4 T, e2 _" F7 e
$ n7 H7 F+ z- N' m; p$ k
在Saanich,两位主要市长候选人,分别是:现任市长Frank Leonard和挑战者David Cubberley。7 E. Z4 y4 F# d5 w
Frank Leonard:  p- X! ^1 F) w/ n
15岁随全家搬入Saanich,UVic毕业后,经营家庭小生意。曾担任BC省商会经理(Director of the BC Chamber of Commerce),维多利亚商会主席,和数个维多利亚旅游及经济发展团体的负责人。
& l% ~, ^' [- R: q3 e5 a, b; j! {! d1986年,首次参选Saanich市政府委员,1996年当选市长。同时,他还是市财政局主席,市退休金计划受托人,和BC投资管理公司董事,还兼职一些娱乐,艺术和社区团体的负责工作。
3 a0 t) z: D5 I- CDavid Cubberley:
* a% O; X$ M, K6 [/ X具有滑铁卢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曾担任政策和公关独立顾问,BC内阁部长高级助理,大型交通行业工会公关经理。20多年以来致力于监督,改变和制定公共政策和方针。自1990年至2005年,4次当选Saanich市政府委员。2005年至2009年,是Saanich南部区的立法会委员。9 A9 ?2 Q' j( J# f& B
加拿大政体三级分立,为联邦,省和市或区。每一级政府除了管理职能不同,政治组织也不同。联邦党,省党,市党或政治团体,各自独立,没有纵向交叉。不同级别的政党冠以相同的名称,说明的他们的信念和追求相同,但不等于他们是一个政治组织。联邦和省选举,候选人基于党派参选。市选则不同,是个人参选。
3 W* [& P( D6 `尽管市选不基于党派,但是,参选人个人,却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党派身份。一个以个人身份参选的市选候选人,他可能会是某联邦党党员,也可能是某省党党员。他的党员身份,虽然不能对市选起直接作用,但是,他从政的原则,奋斗的目标,工作中的人脉,仍然会和他的政治派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TOP

从2位市长候选人的出身看,一位是草根层,一位是精英层。后者应该致力于联邦一级的工作,而非一个居民区。举例,2人在Uvic公车的分歧上,Frank支持链式(就是国内那种),使用效率高,David支持双层式,乘客舒服。在经济衰退,过分享受的我国,提倡一些艰苦朴素是应该的。David与领导们走得较近,是不是比较发飘?

TOP

回复 34# 的帖子

见解独到,精辟,精辟,佩服,佩服

TOP

 36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