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公平”,真的是“普世价值”吗?(ZT)

“公平”,真的是“普世价值”吗?(ZT)

前阵子看了一本叫做“Sway" 的书,是Rom BrafmanOri Brafman 写的。Rom是心理学博士,除了在大学兼课以外,在Palo Alto 有自己的诊所;Ori毕业于斯坦福商学院,是知名的 corporate consultant. 这本书结合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一些观念,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非理性行为进行分析和注解,很有意思。


书中用了很多作者亲身经历或者从其他途径得到的小故事作为引子,其中一个就是著名小提琴家Josh Bell 在纽约地铁站表演名曲遭到冷遇的故事,我在“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倾听美妙的音乐”中也提到过。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公平”这个理念的跨文化讨论。这里就用书里引用的真实故事作为开头吧。


法国人亨利参加了一个名叫 "Qui veut gagner des millions" 电视节目,类似美国“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naire ”翻版。他在节目中间遇到一个问题:“What revolves around the earth? ”。可供选择的答案是:(1) 月球,(2) 太阳, (3) 金星,(4) 水星。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亨利不知为何大脑短路,不敢贸然回答,便选择了“问现场观众”这个 方法。有意思的是,56%的观众选择了明显的错误答案 --(2) 太阳,只有42% 的观众选了正确答案-- (1)月球!尽管亨利坐在观众席上的女朋友看上去被这个奇怪的情况搞得火冒三丈,可怜的亨利却从本来的不太确定变成了很不确定,最后他决定听从大多数的意见,选择了“太阳”!结果可想而知,他赢了的几万法郎最后只好乖乖地退了回去。


这些法国观众真的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这样一个简单的科学常识?还是有其他的因素在干扰他们的行为呢? 作者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而开始讲述一个德国心理学家们做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将两个随机选出的对象(A and B) 安置在两个房间里(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是谁,也无法看到对方,更没有机会讨论交流谈判)。他们被告知,实验者将给他们两人10 块钱,但这十块钱如何在两人之间分配,却必须由他们自己决定。因为两个参加者无法相互交流,其中一个(A)被给予决定权,由他/她先决定如何在两人之间分配这十块钱。另外那个参加者(B)将被告知A给的“offer”, 然后决定自己是否接受分配给他/她的那个部分。如果B接受了A的分配,那么两人各自拿到自己的一份;如果B者不接受,那么两个人都空手离开。这个游戏只能玩一次,是游戏理论中的“single game" scenario.


看到这里,您是否可以做一个预测:大部分的试验参加者最后会选择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呢?从理性上来说,大部分人应该会接受“一人一半”这样的结果,而事实上,绝大部份参加试验的人,也正是这样选择的(尽管A有权选择任何一种分配方式--91 82 19 等等),而B在这样的分配方案面前也几乎都选择了接受。但还是有一些参加者会选择不那么“公平”的分配方式,而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是,有意思的情况也发生了 -- 如果A选择给自己8,给对方2 或者给自己9 给对方1B会怎么反应?他/她是会照样接受呢,还是拒绝?从理性来说,不管B得到的钱是多少,总比没有强(而且参加者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得到钱,尽管不多, 但总比没有好吧),因此B应该是无论A给多少都会接受的。但事实是,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B 几乎无一例外地拒绝接受,宁愿空手离开。


当然,您也许会说,十块钱太少了,所以如果遇到不公平的情况的话,B 宁愿一分不要,也不愿意接受这种明显的不公平。但事实是,当两人分配的钱被提高到$100 块甚至更多的时候,同样的情况也一再重复。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里面透露出来的人们对“公平”原则的理念,和开头那个法国游戏节目出现的情况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指出,这个试验反映了人们深植于心的公平原则,而法国电视秀上演出的一幕,正好为此提供了一个“anecdotal evidence”。 56% 的给出明显错误答案的现场观众们也许在想,这样一个白痴, 连月球绕着地球转都不知道,怎么配得到那么多奖金呢? 太不公平了!还想让我来帮他,没门儿!! 而当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地这样选择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公平这个理念是如何在左右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了。


有意思的是,这个节目在美国已经进行了许多年,观众“集体拆台”的发生率却非常小 -- 据不完全统计,在90%的情况下,美国的现场观众给出的“多数答案”都是正确的(即便有些参加者明显地水平低下)!是美国人比法国人更愿意帮助别人, 即便这个人明显地步配得到他将要得到的结果?还是法国人的公平概念比美国人来得更严格呢? 更有趣的是,当这个节目被引进到俄国以后,制作者们发现,俄国的观众们“集体拆台”的倾向比法国观众更严重,以至于主办者几乎要考虑拿掉“咨询观众”这个选择了!! 公平,到底是不是一个普世的价值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UBC 的心理学家Joseph Henrich又做了另外一个试验。这回,UCLA 的研究生们作为试验对象参与。为了让参与者们认真对待试验,A B 将要分配的金额提高到了160 美元(相当于学生们做助理两天半的工资)。试验结果没有什么悬念 -- 绝大多数参加者选择了50/50 的分配。但这个试验还有另外一个部分-- Henrich 旅行到位于亚马逊森林的一个土著部落Machiguenga 去重复这个试验,而且得到了十分不同的结果。在Machiguenga,有权提出分配方案的参与者A,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分配方式 -- 最典型的是85/15的分配; 而更让研究者们惊讶的,是试验中的B几乎全部接受了这个看上去十分“不公平”的分配方案!因为他们认为,“能得到一点点,也什么都得不到好!”当被问及他们是否对A 得到多得多的份额感到不公的时候,B 这样回答:“It was just bad luck that I'm the responder, not the proposer". 当然,也有很少的几个土著给了50/50 的方案,而当Henrich访问他们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这几个“例外”, "无一例外"地都曾经在亚马逊森林之外的“现代社会”待过!!!


作者在这个章节结束的时候这样写道:In the end, the Machiguenga are no more rational than are the UCLA students. They simply have a different perception of what's fair. In Russia it's not fair for one person to get rich. In America it's only fair if the splitter presents an even-steven offer. And in the Amazon jungle, it's finders keepers".


朋友,您是否和我一样,从这几个小小的故事中,想到了很多很多呢?比如,“谁想做百万富翁?”这个节目如果在中国制作,那里的观众会如何呢?又比如,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社会是否应该对最底层的那些阶级多提供一些机会和帮助呢?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