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文化差异明显融入主流难 华人教子更需有方

文化差异明显融入主流难 华人教子更需有方



  2008-09-07  中评社


9月初,中国各学校相继开学。教育一向是中国家长关心的问题之一,海外华人家长也不例外。不过,对他们而言,在异国的特殊环境下,教育子女尤为不易。

孩子:情感真空

孤独寂寞难排遣


据美国《侨报》报导,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华人青少年离家出走、早孕、沉溺网吧、打架斗殴的消息不断传来,华人第二代青少年的成长危机日益凸现。

西班牙《欧华报》报导,在西班牙,一名14岁的华人少女忽然被父母发现已怀孕4个月。这位华人少女在中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她到西班牙后,父母忙于工作,长期不在身边,造成了她的情感“真空”。为排遣孤独和寂寞,她频繁上网聊天,并在网上认识了一名华人男孩,偷吃了禁果。

此外,由于长期空虚,一些华人少年游荡街头,或集中于网吧和歌厅等娱乐场所,时常拉帮结派,群起而攻。这令他们的人身安全也处在危险境地。

支招•父母陪伴是良药

专家认为,华人孩子身处异国,更易产生孤独感,父母的陪伴对他们而言尤为重要。华人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成为打开他们心结的良药。

义大利《欧联时报》报导,专家认为,在孩子面临升学等“关键时期”,华人家长若能陪在孩子身边,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勇气,在面对异国环境时能更加从容。

家长•报班加压

难将孩子送入主流


孩子出人头地是很多华人家长的心愿。由于不少华人父母身处,社会底层,他们往往通过给孩子报名各种学习班,希望他们考入名校,从此融入主流社会。

加拿大媒体消息,一项最新的民调发现,过半数的加拿大华裔新移民,都视子女教育为他们未来1年的财政目标。  

而在美国,华人家长为孩子报名培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纽约等大都会的华人社区,为孩子请家教补习功课,早已是家长们的“必修课”,补习开支则是省不得的“教育预算”。

然而,如此大的压力令不少华人子女、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产生强烈叛逆心理,走上歧途。

支招•汲取中西文化 更易融入社会

专家建议,文化融入是帮助华人子女融入主流社会的关键。 北京《中国青年报》报导,以美国为例,华人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学校的童军、时常去老人院慰问之外,去教堂感受西方文化。西方国家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文化背景,让孩子瞭解当地习俗,对他们的社交也会大有好处。

此外,华人家长还需要注重文化“留根”。正如美国华裔部长赵小兰所说,汲取中美文化是她走向成功的动力。华人家长可以在家中多与孩子讲中文,让孩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髓。

这样由特特文化气质的孩子,更易被社会认同。专家鼓励华人家长可在这方面下功夫。

特别提示: 尊重隐私很关键

西班牙《中国报》刊文称,华人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通常喜欢把孩子当作比较的物件。专家认为,这一做法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在教育时最好避免。

此外,华人家长抱着某些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孩子是没有隐私的,其实不然。

专家建议,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从小得到尊重的孩子,长大后才会理解如何尊重别人。在细节上,华人父母需格外注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