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老奶奶四本老书屡次被拒拍 最后卖出800万元

老奶奶四本老书屡次被拒拍 最后卖出800万元

杭州老奶奶家里的“老底子”是件“宝”!

顾批《战国策》


  一本原以为价值不过6000元的古籍,最后却在西泠秋拍上以800.8万元的天价成交,创造了国内古籍善本单件拍品的最高记录。委托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这本古籍的是杭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普通七旬老奶奶。
  2010年11月的某个下午,这位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只是偶尔路过位于清吟街的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想起随身携带的薄薄四册《战国策》,就拐了进去。
  老奶奶说,这四册《战国策》她带去过好几家拍卖公司,人家都不要,说不值钱。西泠印社拍卖公司的专家经过层层鉴定,发现它有通篇的“顾批”,这不仅在当今艺术品市场,即使在各大博物馆、藏书楼都是前所未见的。
  古籍善本收藏界中,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而明清善本,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不论是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各大拍卖场上,还是在一些古书市场上,古籍善本收藏市场正处上升通道。其中价格在5万-20万之间的古书最为抢手,交易量也最大。
  看了这样的故事,你是不是也有冲动去翻一翻家里的“老底子”? 杭州人家里的“老底子”还有多少这样的稀世“宝贝”?
  一套原以为只值6000元的书被拍出800万元
  创造了国内古籍单件拍品的最高记录
  书的主人是一位杭州老奶奶,此前送到多家拍卖公司被拒收
  一本原以为价值不过6000元的古籍,最后却在西泠印社秋拍上以800.8万元的天价成交,创造了国内古籍善本①单件拍品的最高记录。委托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这本古籍的是杭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普通七旬老奶奶。
  2010年11月的某个下午,这位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只是偶尔路过位于清吟街的西泠拍卖,想起随身携带的薄薄四册《战国策》,就拐进去了。后面的结果众所周知。这似乎听起来像是小说,但却真实。2010年年底发生的这个“给力”例子,在2011年年初的杭州收藏圈子里盛传。
  古籍善本收藏界中,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而明清善本,具有非常强的收藏价值。不论是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各大拍卖场上,还是在一些古书市场上,古籍善本收藏正处上升通道。其中价格在5-20万之间的古书最为抢手,交易量也最大。
  看了这样的传奇经历,您是不是也有回家翻一翻的冲动?杭州人家里的老底子还有多少这样的稀世“宝贝”?
  天价古籍屡次被拒拍卖场外
  顾批《战国策》为什么值800万?
  这薄薄四册《战国策》在拍卖之前,并不为人所知。西泠印社拍卖古籍部工作人员刚接到这些古书的时候,也并未对此特别注意。因为是清刻本,而且粗看上去,品相一般。
  然而,所有参与此事的西泠拍卖工作人员回想起这一幕时,都有点后怕,因为这差点让他们与一件国宝失之交臂。因为正是这极不起眼的四册书,在一个月后的西泠印社2010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800.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国内古籍善本单件拍品的最高记录。整个秋拍过程更是高潮迭起,竞价幅度竟一度达到百万元。
  这四册《战国策》此前数度被拒拍卖场和图书馆外。“由于书的底部因受潮而有残损,又是清刻本,没有一家拍卖公司愿意接手,他们看完后,认为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听过多次这样的评价后,老奶奶也一度认为它们不过是普通的古书。“几家拍卖行给出的价格,最多也就值几千元。”
  西泠拍卖古籍善本部经理李东溟起初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件普通的拍品。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当他坐下来仔细翻阅时,发现书中不仅布满朱墨批校,而且不时出现“广圻(qí)案”的字样。“难道这是顾广圻的批校本?”这个假设一下子闪过他的脑际,他的心情也为之紧张、兴奋起来。“众所周知,顾广圻作为清代赫赫有名的校勘学家,乃是藏书界的李元礼②。凡是古籍,一经他品评、批校,便如寒士登龙门、苏秦配相印,立刻身价百倍。”
  如果这就是“顾批”,而且是这样通篇的“顾批”,不仅在当今艺术品市场,即使在各大博物馆、藏书楼都是前所未见的。如果这个假设能得到确认,这部书的出现无疑将成为2010年整个藏书界最轰动的事件。而此时,距离西泠秋拍已不足20天。即将开印的《西泠秋拍精品录》也特意为此推延一天印刷,西泠拍卖必须在这短短1天的时间内,搜集到尽可能多的证据。
  顾批《战国策》为什么值800万?
  求证过程在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中展开。西泠印社拍卖工作人员通过查对大量资料,几乎可以断定,老奶奶的这部《战国策》不仅经过顾广圻的批校,还是黄丕烈③《士礼居丛书》的校勘底本。
  顾、黄二人可都是清中期独步一时的书界名流,成书之时又正值两人交往的“蜜月期”。鉴定发现,顾广圻为此花费了六年时间,在比对宋椠本、影宋抄本、元代吴师道本的基础上,还参照了《史记》、《左氏春秋》、《韩非子》、《艺文类聚》等经史子集书目,通篇精校三次,用功之深,令人惊叹。
  同时发现,此书还有顾之逵④、鲍廷博⑤等大藏书家、大学问家的参与,可谓是集一时之俊彦,成就奇书一部。“如此多‘大家’参与其中,更增加了这本《战国策》的价值。西泠拍卖的这一推论也得到了国内古籍界权威人士的一致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学者李庆在《顾千里研究》一书中,曾对《战国策》的流传版本有过专门研究,“顾批”的校勘原本一直未被发现,流传于世的仅有袁廷梼⑥(chóu)的过录本(即抄录了顾广圻的批校),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对古籍善本深有研究的李东溟异常兴奋。“如果没有顾广圻的批校,《战国策》的价值不过一两万元。此次‘顾批’原本的发现,对于中国校勘学史的研究无疑也具有重大意义。”
  在“顾批”《战国策》的考证过程中,唯一令专家们略感不解的是,像这样一部重要的古籍,除了卷首顾广圻的两枚印章“思适斋”“顾涧薲(pín)手校”外,找不到其他的收藏章。且从它的残损情况来看,应是储藏时不小心导致的。专家由此推断,此校勘底本自《士礼居丛书》发行以后,就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