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转帖)

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转帖)

“男儿有志事欲成,当学鸿雁远飞行,似水柔情何足恋,宁舍娇妻去革命。”这是中共中央分局少共书记李才连,当时写给妻子的一首诗。
1929年大年初二,李才连告别了新婚三天的妻子池煜华,随红军北上。分别前,他倾其所有买了一面镜子送给池煜华,并对她说:“你等我,你要等我,十年不行二十年,二十年不行三十年,四十年,革命成功了,我一定会回来接你。”
可是,池煜华老人到临终都不知道:1935年,丈夫李才连带领队伍突围的时候,因叛徒出卖,在江西和福建交界的铜钵山区壮烈牺牲。
池煜华老人痴心不改,一直守望着这面老镜子,从青丝等到白发,从豆蔻年华等到耄耋之年。直到2005年,杜鹃花盛开的季节里,演绎了75年的爱情佳话,终于落下了帷幕。

 池煜华,一位苏区红军高级将领的遗孀,执著地认定丈夫仍活在世上,苦苦守望了70多年。传奇人物——池煜华,2005年4月24日溘然长逝,享年95岁。这位传奇人物走了,但她的感人故事永留人间。
  “战争时候什么消息都有,如果有人说我死了,你千万别信,我一定会回来找你。”

——李才莲

  “他是我老公,我不会再遇到比他更好的老公了。即便结婚后加在一起的时间仅仅10天,却可以守候一生一世。”

——池煜华

  新婚第三天的分别
  2005年4月24日上午8时30分,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95岁的池煜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经过了70年的岁月,池煜华终于与她的丈夫——李才莲在另一个世界里“团聚”了。在池煜华心中,她的丈夫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她,虽然早在1935年,李才莲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李才莲,生于1914年,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兴国暴动。1934年10月13日,李才莲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当时年仅20岁的他,还兼任少共中央分局书记,当时的他已与项英、陈毅等人齐名。
  从现在留下的老照片看,李才莲绝对称得上是斯文俊秀,再加上文武双全,放在今天无疑是少女们心仪的对象。然而,在那个年代,池煜华和李才莲的爱情却有点特别,因为她是李才莲的童养媳,那时池煜华9岁,李才莲6岁。面对青梅竹马的丈夫,直到成年后的新婚之夜,池煜华才知道了对方的共产党“高官”身份。
  短暂的甜蜜后是别离,1929年大年初二一早,新婚的第三天,池煜华天不亮就起了床,悄悄地送上前线的李才莲到村口。
  丈夫走后,池煜华担任了区苏维埃妇女部长,像丈夫嘱托的那样,在守好家、多识字的同时,多为红军做事,等着丈夫凯旋。
  短暂相聚后的永久别离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获得胜利,池煜华打听到李才莲已由广昌少共县委书记调任江西省委儿童局书记,随省委机关迁到了宁都县七里坪。不久,他又升任为少共江西省委书记,还当选为少共苏区中央委员。
  思念丈夫心切的池煜华与人搭伴步行了五六天终于来到了七里坪。在这里,她还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
  池煜华像所有的妻子一样,希望和丈夫在一起不再分离,而李才莲委婉地劝她:“带着家属干革命不方便,你还是回老家干支前工作吧。”
  分离再次到来。丈夫送给池煜华的唯一信物是一面镜子。在江西农村,这个样式的镜子很常见:细钢丝绕出一个简单的底座,托着一面长方形的镜子。丈夫的那句“战争时期,消息不是很确定,如果有人说我死了,千万不要相信,记住,等着我”就此和这面镜子一起陪着她,度过了余下的人生。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决定,由项英、陈毅、瞿秋白等12人组成中央分局,李才莲是12个委员之一,也是中央分局最年轻的成员。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李才莲率领红军独立第七团,准备转移到闽赣苏区开展游击战争。后来人们才知道,在瑞金铜钵山所发生的惨烈战斗中,李才莲与绝大多数战士一起壮烈捐躯。
  但是在当时,没有人知道李才莲牺牲与否、下落如何。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撰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时,将李才莲列为需要重点寻找的党史人物。
  同心即是相守
  池煜华也在寻找丈夫的下落。在夫妻分离后的岁月里,她先后为公公和后母送终,而她和丈夫的爱情结晶也在快5岁的时候因病夭折。别人告诉她,李才莲死了,她始终记得丈夫“不要轻信谣言”的告诫,几乎找遍了整个赣南山区。1949年9月,兴国县城解放了,池煜华闻讯连夜跑到县城寻找丈夫,她还给毛泽东同志写过信,毛泽东同志把信转给了全国妇联处理。全国妇联回信说,“池煜华同志,您给毛主席的信已经转给我们办了”,还鼓励她在家好好生产、工作,将来李才莲会回来看她。池煜华把对丈夫的思念写进日记里,甚至把民政部门每月发给她的烈士抚恤金,当成了李才莲寄回来的生活费……1983年,民政部终于查实李才莲已于1935年2月牺牲,池煜华收到了一张烈士证,但是她依然在等着李才莲,杉木门槛从厚实到凹陷,伴随着她等候的身影。
  据老人的侄子回忆,每天起床,池煜华都要先在门口张望一下,站几分钟,然后慢慢转身洗脸,摸索出丈夫留给自己的镜子细细梳头……
  池煜华不仅是个苦苦守候丈夫归来的妻子,还是乡妇女主任、县人大代表、“三八”红旗手……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她收养了一个孩子给李家继承香火。直到90多岁,池煜华依然不让别人照顾自己,常常上山捡柴、下田种菜,并把珍藏的革命文物捐赠给了政府。她始终没有忘记丈夫的话:“守好家,多识字,多为红军做事情。”
  很难有人能说明白,池煜华是在什么时候才相信李才莲已经牺牲了。在年逾九旬时,池煜华来到30多年未曾踏足的县城,和老红军们一起瞻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上,李才莲的名字赫然在列。也许她心里早已明白,丈夫不会回来了,但是那份守望是她不愿放弃的。“值得啊,因为我们是同心的,因为革命而同心。有的人注定没有婚姻的命吧。他是我老公,我不会再遇到比他更好的老公了。即便结婚后加在一起的时间仅仅10天,却可以守候一生一世。”这位老人曾经这样说过。(林凌 唐华)



当事人池煜华的照片


李才莲的照片

TOP

这样的爱情世上太少!

小时候,俺们村也有这样一个老太太,新婚丈夫出征前对她说,等着她,他一定会回来的。等了很多年,小媳妇等成了老太太,丈夫还没有回来。忽然有一天,成了老头的丈夫回来了,却早已经当了官,在城里另娶了媳妇,生了一大群孩子,老大都已经结婚了。老头也才发现他的结发妻子还在孤零零的等着他。于是,老头回去和后娶的老伴离了婚,回来要陪伴他的发妻。但,发妻不让他进屋。所以,小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老头住东屋,老太住西屋,各做各的饭,各砍各的柴。但是,老太绝对不理东屋,开口都是诅咒。老头从来不还嘴,但再也没进过城。

TOP

发新话题